日照市将配置6台调配专用车,对借还车量较大站点在高峰期前进行预调度处理,并将开24小时免费服务热线,开发自行车系统手机APP查询软件。
二是实施天然气阶梯价格制度,第一、二、三档气价按照1∶1.2∶1.5的比价收费。全市深化价格改革方案出台,水、热、气等重点领域价格改革接连实施。
据了解,日照市天然气价格改革听证会将于11月18日举行。同时,通过实施阶梯水价制度,引导全民节水意识,促进城市水资源的合理化利用。价格改革迈出新步伐,红利不断释放的同时,市物价局还在服务效能上下 功夫据省旅游局开展的游客满意度调查显示,厕所数量少、布局不合理成为游客不满意的焦点。旅游厕所顾名思义,必定跟旅游有关。
(日照旅游政务信息)。按照责任分工,旅游部门负责组织督导旅游景区和旅游娱乐场所厕所的新建改建和管理,同时,负责全省旅游厕所建设管理的协调、调度和督查、评定、验收;住房城乡建设(规划、城管、市政)部门负责组织督导城市商业街和乡村旅游点;交通运输部门负责高速公路服务区、车站码头;商务部门负责旅游餐馆和大型商场;经济和信息化部门负责加油站。扩大普通高中招生自主权,支持学校根据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制定录取方案,采取综合录取、特长录取、推荐录取等多种方式,自主录取学生。
记者手记:校长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核心,实行教育家办学是教育综合改革的根本。完善优质普通高中指标生分配办法,逐年提高指标生分配比例,逐步取消指标生录取分数限定条件。关键词:打破唯分数论—— 学生成绩以若干等级呈现,不再为分数所累 改革要点:推进招生考试制度改革要点摘登:改革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办法。而在教师编制核定、岗位设置、职称晋升、绩效工资发放等方面,向农村中小学倾斜,则进一步提升了教师去农村任教、扎根农村的积极性,推动城乡教育实现均衡发展。
日照的普通高中将实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招生录取模式,减轻初中学生中考压力,同时还将扩大学校招生自主权。关键词:教育家办学—— 校长摘掉官帽逐步实现教育家办学 改革要点:推进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要点摘登:取消学校和校长行政级别。
而通过一年一度的绩效考核、满意度调查、专家评估等方式,对学校教育教学能力水平加强监管。记者手记:课程是教育的载体,教育的特色化、多样化体现于课程的特色化与多样化。合理确定学校绩效工资总量,按照多劳多得、优教优酬的原则,改进完善教师评价考核标准和绩效工资分配办法,提高班主任津贴标准。这一全社会关注的改革将会给学校、教师、学生带来哪些影响与变化?深日照记者一一进行解读。
关键词:释放活力—— 市域统筹,破解体制机制障碍,释放学校办学活力 改革要点:深化管理体制改革要点摘登:深化乡镇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每个乡镇原则上设立幼儿园、小学、初中三个并列事业法人(规模大的乡镇可设立2个初中事业法人),分别对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乡镇党委、政府负责,校(园)长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选聘、管理。《实施意见》中提出,包括教师和校长都要轮岗,通过校长和教师的交流轮岗,逐步缩小县域、城乡、学校之间的差距,最终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分配均衡,家长将不再为所谓的学区房所累。而基础教育更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教育改革重点领域。教育事关民族的未来,是最大的民生工程。
此次基础教育招生考试制度改革重点就是破解应试教育,将分数制改为以若干等级或及格、不及格方式呈现,克服唯分数论倾向,不再分分计较,减轻学业负担,激发学习个性发展的兴趣。探索部分学科提供多次考试机会。
建立学生、家长评价学校和群众满意度调查制度。过去,对学校、校长和老师的评价,多偏重于分数和升学率。
教育行政部门对校长进行学年度业绩评价和聘期期满业绩评价,并进行1次由社会知名人士、教职工、家长、学生等参加的办学满意度测评,测评结果纳入校长的业绩评价。将过去由管理部门单一评价改为社会多方参与评价,逐步建立完整、科学、开放的多元评价制度,让人们对学校老师校长的评价更加客观,更加公正,也更加理性。关键词:社会力量办学—— 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推进民办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改革要点:创新社会力量办学体制要点摘登: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履行对中小学教师的招聘录用、职务(职称)评聘、培养培训、调配交流和考核等管理职能。优质学校每学年教师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骨干教师交流轮岗不低于交流教师总数的20%。开展数字化课程环境建设和学习方式变革试验,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记者 李敏 摄)统筹/策划 刘新英 采写/本报记者 李敏 核心提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关键词:知行合一—— 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 改革要点:深化课程教学改革要点摘登:实施德育综合改革。
深化主城区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在主城区建立完善分级办学、分段管理的办学体制,同一学段明确一个管理主体,形成市管普通高中教育、区管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的办学格局。学校依法与教师签订聘用合同,负责教师的使用和日常管理。
探索定期交流、跨校竞聘、对口支援、乡镇中心校教师走教等教师交流轮岗的途径和办法,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市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配置基本均衡。建立健全校长选聘机制。
支持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力量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途径,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混合股份等形式举办中小学校。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委托第三方对学校办学水平、校长办学业绩、学生体质和课业负担等进行评价,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在高中全面推行选课走班教学。自2015年秋季入学的初中学生开始,学业水平考试范围覆盖国家规定的所有科目,考试科目成绩用等级呈现(分A、B、C、D、E等若干等级)。
记者手记:评价制度是基础教育改革的牛鼻子,因为社会各界对一所学校的评价,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择校观。在全面推进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政府负有主要责任。
《实施意见》着重强调书本与实践的统一,做到知行合一,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社会力量办学是改革的产物,作为一种全新的办学体制,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自主办学,机制灵活。
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满2个聘期的应当交流,满3个聘期的必须交流。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
过去,录取只有分数一条路。在教师编制核定、岗位设置、职称晋升、评先树优、培养培训、绩效工资发放等方面,向农村中小学倾斜。民办学校教师在职称评聘、进修培训、评先树优、课题申请、国际交流等方面与公办学校教师享受同等待遇。而《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将过去按学生成绩评价教师改为用师德和育人业绩评价教师。
建立市特殊教育中心,进一步完善市办盲教育和聋哑教育、区县办培智教育的分类办学模式,促进特殊教育向学前和高中段延伸。健全区域教育质量评价制度。
实行校长职级制管理。民办学校教师被聘为公办学校在编教师,其在民办学校期间的教龄连续计算。
二是注重质量,特色鲜明。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进一步完善校长负责制,扩大中小学办学自主权。